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

多元整合醫學看過動症








過動症的演進




詢問大部份的醫師,何為過動症 ( ADHD: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),大多醫師會提到
由美國精神醫學會(APA)利用表決成立,納入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,現為第五版的診斷準則。 內容提到所謂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』的症狀有14項,符合其中的幾項達6個月,就高度懷疑,有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傾向。接下來頭痛的老師,會請不知所措的家長將孩子轉介給精神科。有些醫師會開立利它能 ( Adderal )、專司達 (Concerta)及抗憂鬱藥物思銳 ( Strattera ),前兩者是中樞神經興奮劑methylphenidate(甲基芬尼特 ),它們與甲基安非它命都有類似結構,都有導致濫用及成癮的可能性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要求該藥物加註警語,警告這些藥物會產生幻覺、自殺念頭、精神病及暴力挑釁行為,並可能會使有心臟病的兒童瘁死 (其中副作用之一); 後者為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,作用於神經突觸的接受體,提高腦內正腎上腺的濃度。




2001年,柯貝爾(TyC.Colbert)醫學博士提到:正如所有的心理失調一樣,並不存在著偵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生物檢驗或生物標記。當今醫學發現:過動症可能跟腦內的多巴胺失調有關 ,是以藥理學的角度回推 ; 影像學上,過動症大腦前額葉跟扣帶迴較不活躍。然而,這些藥物都於仿單上註記,未知其對ADHD的治療機轉為何,也就是說,這些藥理機制仍停留在假說階段,但經藥廠臨床實驗結果,有符合診斷準則的小孩,在接受藥物治療後,較沒有那些診斷準則的行為了,所以上市為主流醫學所用。




既然仍停留在假說階段,是否有其它多元觀點可用來了解,這些歸類為過動兒的孩子,並以更全面整合性的方式,從身體、心理、心靈、能量層次,以整體來取代單一神經傳導物質-藥物學說,來輔助甚至取代這些藥物,讓藥物的使用降到最低,以減少副作用的傷害與成癮性,達到一個人更全面性的健康狀態。




現象不等於疾病,科學建立在現象背後的原因評估,除了單一藥理-多巴胺-大腦影像學結果論,是否採取新的觀點來看待?針對其它找出來的問題,實踐全面的解決方案。中西醫對過動的定義及看法不同,順勢醫學對兒童情緒行為不穩定的分類也不同,自然療法或功能性醫學醫師,更以能量及營養來調整兒童身體與大腦生理。各大派別能否放下主觀成見,以開放心胸接受多元觀點,是未來醫學的課題。





各大專家怎麼看待過動症?




中醫以五臟五志、陰陽平衡之說,以虛實寒熱的論證診治。人的精神情志活動有賴陰陽平衡,當陰靜不足、陽動過亢,或加上小兒先天不足,後天養護不當、外傷、病後、情志失調等,導致臟腑陰陽失調,最後產生陰無法穩定,陽躁於外,情緒、動作失常。




功能性醫學可從腸道、神經、免疫與大腦生化相關性切入兒童的行為與情緒,並重視從胎兒時期在母體內,母親所接受到的營養與藥物治療、出生方式影響 ; 兒童出生後曾接受過的藥物、生長環境毒物或干擾因子、加上體質生化評估,藉由排毒、改善飲食、營養補充,減少環淨污染干擾因子,加上對兒童神經生理發展的可塑性活化,達到穩定情緒、改善認知跟矯正行為。




能量醫學以光能、聲波、電磁平衡(頻率共振治療)和運動,活化神經可塑性,來達到兒童腦波的平穩狀態。




更有願意成長的父母,不斷反思自己帶給孩子的教養方式,願意改變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態度、及看待孩子的角度,不再是以自己的觀點,而是以孩子的天性陪伴。





所有的治療相輔相成,或彼此衝突,我們是否能有選擇自主性?




中醫如果認為過動體質陰虛陽亢,應重鎮退熱,減低頭部供血的興奮度,如果氣虛血瘀,應以益氣、活血、化瘀、補氣的藥與食物,如果氣血兩虛,應以大補血氣跟補陽。西方主流醫學藥物所利用藥物原理,提升正腎上腺素跟多巴胺濃度,只讓讓交感神經系統(陽)更亢奮的。藥物副作用 : 食慾減低相對對照組提高226%,睡眠障礙問題提高60%。如果食慾不好,自然營養不足,睡眠障礙,腦細胞無法利用睡眠來進行修復。自然療法的療癒準則:藉由活化腦部血流,營養代謝能力,激活腦細胞活性,提升自主性跟回復生物生理時鐘。




我們需要思考,藥物,可短期達到專注力改善,學習力提升的效果,長期使用,改變大腦分泌神經傳導物質的機制,即分泌多巴胺的殼核 (Putamen) 神經細胞,長期受到不斷刺激的傷害,跟長期使用安非他命的大腦是一樣的。過多過度的用藥結果,是因著重在當下要立即解決的學習困擾?還是社會教育環境的困難?還是專家權威告訴我們的?





再來,對一個不清楚用藥機制的症狀療法,加上長期使用的副作用,除了剛所提到,行之已久並有實證的療癒方法,多元鑑定整合的意義更在於,是否治療上有包括小兒科醫師、學校教育、心理師、社工人員,來幫助家長得到完整訊息,家長及孩童,是否有選擇性?





1987年前沒有過動診斷時,每年美國約五十萬個過動診斷,隔年診斷準則出現至今,有幾百萬過動診斷,如果沒有全面評估,只單一用DSV診斷準則,忽略一個人的多元多樣性,過動特質的正面性,如果沒有以兒童的天性為評估,以社會價值或醫學診斷的便利性評估,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是什麼?